(中央社伊斯坦堡27日綜合外電報導)土耳其樂透每年新年開獎前,數以千計民眾湧入伊斯坦堡最知名彩券行「尼梅大姊」(Nimet Abla)買彩券。因為他們深信,這家擁有90年歷史的彩券行帶來的中獎機率最高。「尼梅大姊」彩券行位在伊斯坦堡艾米諾努區(Eminonu),靠近伊斯坦堡最美麗的鄂圖曼清真寺之一新清真寺(Yeni Cami)。在這段土耳其經濟艱困時期,民眾受到彩券行的「尼梅大姊將使您中獎」標語吸引,滿懷希望前來試手氣。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興奮的客人在「尼梅大姊」彩券行櫃檯前自拍,12名保全人員在店外圍出隔離線,防止民眾插隊,並引導他們排在綿延數百公尺的隊伍尾端。週末時要在「尼梅大姊」彩券行買到彩券,最多須等上3或4小時,得有耐心。但即使2009年以來,這家彩券行從未售出年終開獎中獎彩券,魅力卻依舊不減。已退休的凱莫爾(Kemal)便很有耐心。他說:「我來『尼梅大姊』試運氣已經50年了。只是到目前為止,我從沒中過獎。」「尼梅大姊」的店名和好運,來自創辦人尼梅‧歐茲丹(Melek Nimet Ozden)。這位傑出的女老闆在1928年賣出首張彩券,隨後半世紀稱霸土耳其彩券業。「尼梅大姊」在伊斯坦堡還有兩個銷售據點,吸引全國民眾前來。尼梅‧歐茲丹1978年過世後,她的姪兒接手業務,業績持續蒸蒸日上。現年64歲的姪兒受訪時說:「我們賣出的彩券年年增加」,去年共賣出300萬張彩券,占土耳其彩券銷量的1/10。今年土耳其新年樂透頭獎獎金達到7000萬里拉(約新台幣4億元),一張彩券售價則是70里拉(約新台幣400元)。在12月31日開獎前幾天,彩券行清晨6時就出現排隊人潮,持續到深夜11時。(譯者:張正芊/核稿:劉學源)1071227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在平安夜寫下有史以來最糟的耶誕夜交易日紀錄,卻在耶誕節休市一天之後的26日,不僅止跌回升,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更飆升超過1000點,創下史上最大的單日漲點;回穩的主因在零售和能源股的反彈,協助華爾街重新收復前一個交易日遭受的巨大跌幅。➤➤➤強彈千點次日 道瓊盤初重挫逾400點Huntington Private Bank投資長奧古斯丁(John Augustine)表示,股市26日的漲勢非常好;但他補充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另外三天的時間走高,才能阻止這股拋售浪潮。」他表示,由於對全球政策制訂者缺乏信心,近期股市下跌是「買方罷工」,「恢復這種信心需要很長時間」。道指26日上漲1086.25點,相當於4.98%,以2萬2878.45點收盤,是2009年3月23日上漲5.8%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卻也是史上最大單日漲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116.6點(或4.96%),收於2467.6點;這也是2009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因為非必需消費品、能源和科技類股都攀升逾6%。那斯達克指數上漲361.44點或5.84%,也是2009年3月23日來最大漲幅。零售商表現最佳,SPDR史坦普零售ETF上漲4.7%。Wayfair、Kohls上漲逾10%,Dollar General上漲超過7%。萬事達卡SpendingPulse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假日購物季是零售商六年來最佳;亞馬遜股票也上漲9.45%,稍早該公司宣布這個假日購物季售出創紀錄的商品數量。白宮官員證實,財長米努勤及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職位絕對安全,不受影響,也間接刺激市場走高。隨著美國原油價格上揚逾8%,能源股也大幅上揚;Marathon Oil和Hess是表現最好的股票,分別上漲11.93%和11.03%。美股24日大跌,史指跌入熊市,創下史上最糟的平安夜交易日表現;除了市場情緒低迷外,美國政府關門、財長米努勤意外提及流動性爭議,以及川普考慮開除鮑爾等都是背後因素。「在本季末前,可能會在未來幾天內出現反彈。」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經濟學者卡迪羅(Peter Cardillo)說,「問題是川普總統繼續製造許多不確定因素,讓我們無法專注於很多價值合理的買進機會。」這一切都從上周政府宣布關門開始,白宮和國會在美墨邊境的建圍牆資金上陷入僵局;白宮表示隔離牆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而反對者則指出邊境牆無法解決美國的移民問題。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華盛頓政策策略師布拉克(L. Thomas Block)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政府關門問題,正反雙方都沒有退讓的打算。」他說:「總統仍然深信,為他要求的圍牆而戰,政府關門是值得的,他的粉絲選民也支持這種對立。」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姓病患因劇烈上腹痛至醫院就診,返家後不見好轉,輾轉至柳營奇美醫院求救,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情形,藥物治療後症狀雖稍微緩解但仍感不適,且併有間歇性腹痛情形,消化亦變差,醫師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上腸繫膜動脈有剝離情形,後經心臟內科醫師以血管整形術於上腸繫膜動脈植入支架後,目前症狀已完全緩解。柳營奇美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謝智凱表示,所謂「動脈剝離」就是血管內壁裂開,血液灌入血管壁中層形成「血腫」。血腫壓迫正常管腔導致狹窄,造成血流不順,上腸繫膜動脈剝離就像是「腸子中風」狀況,因為血液無法供應到腸子,嚴重者會導致腸子嚴重缺血,引起壞死而致命,雖屬罕見但是致命疾病,發生的當下多半會伴隨劇烈腹痛,偶有噁心嘔吐情形,少數患者還會有腹瀉、腹脹、背痛、食慾差等情況。目前對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治療並未訂定治療標準,保守性治療主要為控制血壓及禁食,以防止動脈剝離持續進展並減少腸道負擔。謝智凱醫師指出,過去此類血管剝離疾病只能仰賴心臟血管外科以手術修補受損血管,近年血管整形術器械進步,有越來越多案例接受血管整形術治療。手術方式與心導管手術類似,與外科手術相比優點是手術傷口小、術後恢復期短,術後只需傷口達到完全止血,症狀緩解即可出院,但血管整形術治療仍有其限制,主要在於較難發現剝離的入口或出口,不易決定置入支架的位置及選擇長度。柳奇心血管中心主任顧博明醫師說明,該院在治療過程採用從手腕的橈動脈穿刺,相對於一般上臂肱動脈或大腿的股動脈穿刺,大幅減少患者在術中的不舒服及術後止血的疼痛不適。手術中搭配血管內超音波,可清楚發現動脈剝離的入口和出口,避免置入過長的支架。術後患者仍須繼續服藥半年,以維持血管內支架的通暢及減少再阻塞。謝智凱醫師也提醒,雖然上腸繫膜動脈剝離屬於罕見疾病,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但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抽煙都有可能是發病原因,建議民眾平時應控制血壓,戒煙及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如果想知道未來一周的天氣、接下來自己有哪些行程,只要對著手機說一聲「Hey!Siri!」「OK!Google」就能啟動語音助理,讓他們來告訴你。至於未來會不會出現像電影《雲端情人》(Her)中,那位善解人意、能和主角交心的女聲,似乎也沒那麼難以想像。這些年來,各式各樣新興科技陸續進入我們的視野,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區塊鏈(blockchain)等等,雖然我們不一定了解這些技術的原理,但它們確實加速了許多領域的發展。然而在這些科技的背後,其實還有一項可以視為推手、多數人卻相對陌生的技術: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機器懂得學習,才有辦法成為人工智慧。」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宏毅說,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新穎,早在 1980 年代,就有人構思出來。但一直到近幾年,受惠於現代技術的演算能力,人類才終於能發揮這項技術的潛力,得以把機器的能力再往前推一步。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其實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例如語音助理之所以能辨識我們在說什麼,正是因為它們不斷學習「聽懂」我們說的話。讓機器「自行」摸索規則,處理更複雜的問題然而,為什麼機器需要懂得學習呢?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它們能解決更複雜的問題。李宏毅解釋,過去工程師通常是寫了一套規則,當機器遇到特定情況時,會參考這些規則,決定它們要做出哪些反應。可是,當我們希望機器可以處理更多的事情時,想要寫出所有的規則並不實際。他同樣以語音辨識的技術為例,假設我們希望語音助理能聽得懂「今天下午的天氣如何?」應該是請人錄製一段音源,並告訴助理說,這樣的音源可以轉換為以上的文字。但這時候會碰到一個瓶頸:每個人講出這句話的音調、咬字和語氣都不太一樣,難道工程師要蒐集所有講中文的人,錄下這句話的聲音再寫下規則嗎?因此,類似這種規則難以窮盡,或是不容易訂出規則的領域,靠著傳統方法,必然有其局限。所以,與其試圖寫出所有的規則,不如讓機器「自行」摸索出規則,這正是機器學習最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說,替機器整理好數據,並告知這些資料背後的涵義,經由演算、歸納之後,它們就學習到一套邏輯與分析的方法。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希望機器能夠分辨出,哪些照片中有貓,就要先彙整非常多貓的照片,並告訴機器說這些照片裡有貓,包含貓有哪些特徵,像是尖耳朵、鬍鬚等。當這些資料經由機器演算之後,便能訓練它們一旦辨識到特定元素,就能判定照片裡有一隻貓。此外,具備機器學習能力的影像辨識系統,也因此能夠應用在更廣的領域,像是腫瘤、心臟超音波、視網膜等醫學影像,可望降低醫生繁重的作業,更有效率地判讀這些病變。在影像之外,應用到機器學習的場景其實也很廣泛,像是你的 email 信箱,知道哪些是垃圾郵件;影音平台總是能推薦你有興趣的影片,都是系統逐漸學習而來的邏輯。而在未來,自動駕駛要判斷路況,或更懂你的智慧家電,都會運用到這項技術。不過,傳統機器學習更像是協助人類記憶、分類的工具,要透過機器學習做出更貼近想像的人工智慧,得更進一步探究「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領域。李宏毅比喻,「機器學習」就像是只有一層神經元的人腦,「深度學習」則是增加了很多神經元,因此才能做到自行學習、判斷特徵,並形成自己的邏輯。同樣是判斷照片裡有沒有貓,傳統機器學習仰賴人類先訂好規則,告訴它要抽取那些特徵,但深度學習只要給予足夠照片,就能不斷拆解照片中的圖形,並把相似者分為一類,最後摸索出「貓是什麼模樣的動物」,自行歸納出貓的特徵,用類似人類學習的過程,掌握分類的原則。當機器能自主學習,工程師反而是容易被淘汰的一群人不過當機器的能力愈來愈強大時,又會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機器是否會取代人類?這的確是許多工作者擔憂的議題。但李宏毅並沒有悲觀認為人力會百分之百被取代,而是會以新的工作模式出現在職場中:人機共事,也就是透過機器先做好初步的工作,碰到無法處理或難以判斷的困難時,再由人類接手。舉例來說,客戶服務就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先由能做到深度學習、了解客戶語意的聊天機器人,處理較為簡單的問題,像是基本規範、操作流程等已經設定好的答案,但當機器人遇到客戶十分個人化的問題時,就會由真實的客服人員協助處理。人機合作的工作方式,有助於降低人力,也能減少每位客服人員應付零碎問題的頻率。從李宏毅的說法來看,事實上,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只是一種手段,仍然要有人來制定目標,決定它應該要做到什麼,並且進一步思考如何設計機器的「腦袋」以及「學習方式」,還要替機器蒐集適合的資料。李宏毅就提到 Google 一個有趣的例子,Google 為了要訓練自己的語音辨識系統,他們曾經找尋專門錄音的公司,提供機器學習的素材。然而,後來他們發現自家產品 YouTube 更有效率,原因是許多人會在 YouTube 上傳有字幕的影片,便成了現成的資料來源,也不需額外花錢請人錄音。這代表要做好一項機器學習的產品,開發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夠發想、設計更有效率的「教材」的人才同樣必要。而走到應用端,如同能夠和機器共事的客服一樣,了解機器的極限,並懂得在適當時機介入,也會是未來需要的人才。不怕試錯、擁抱新知識,是未來工作者最應具備的態度既然機器學習同時帶來希望與人力可能被取代的危機,想要利用這項技術的組織或企業主,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李宏毅提點兩個方向。首先,必須確實了解機器學習需要哪些資源。舉例來說,剛起步的電商網站想要組織機器學習的團隊,負責設計商品推薦系統。然而機器學習在客戶資料還沒有齊全的狀況下,不可能憑空摸索與建立推薦的規則。再來,李宏毅坦承,通常難以預測機器是否真的學到你需要的規則,因此組織必須留下更多時間,檢驗原先蒐集的資料與學習的方式。他比喻,這就像主管帶新人一樣,不可能有完美的管理方法,適用於每一位下屬,勢必會有一段磨合期,找到最好的相處方式。李宏毅強調,通常不會第一次就找到正確的組合,這也延伸到工作者身處機器學習的時代,同樣要具備敢於承認與面對錯誤的心態。最後,問到在研究機器學習領域的過程中,對於自身有沒有哪些幫助,李宏毅表示,因為機器跟人類學習的邏輯,還是有很多差距,在「學習方法」這件事情上,並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但在「學習態度」上,卻對他有很大的啟發。「我在 2015 年開設深度學習的課程內容,和 2018 年就已經非常不一樣。」他說,雖然第一堂的簡報內容,都是由「為什麼深度學習,會比其他學習技術還要好?」開場,但 3 年前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停留在猜測的階段,但數據、實驗現在已經可以證明,深度學習在辨識、分類上的精準度確實更高。因此,這兩項技術帶給他最多的收穫,就是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他笑著說,這個領域的更新速度,其實是以「月」為單位,或許這個月還在使用的設計方式,下個月就會出現更實用的解法。這也是他提醒工作者最後一件事情,唯有抱持開放的心胸,以及好奇的態度,才是未來具備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傳統寫程式 vs.機器深度學習:大數據分析、資訊產製更精確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相較過去電腦、程式執行任務時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它們會更有效率、聰明地掌握與拆解大量的資料。以下用李宏毅在課堂中,請學生透過深度學習的方法,繪製出指定特徵的漫畫角色為例:傳統寫程式經理人月刊第 167 期過去想要做到影像辨識,必須把所有符合條件的特徵,都寫成規則給電腦或程式。然而,光是「笑臉」,人可能就有千萬種笑法,代表工程師得把全部的笑臉寫入規則中。機器深度學習經理人月刊第 167 期機器了解這些特徵分別對應什麼樣的圖像時,便能自動產製出符合條件的角色圖像。李宏毅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博士畢業,現為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曾擔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並受邀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擔任客座科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讓人工智慧聽得懂人說話。延伸閱讀 \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稱「奇蹟大師」的賴俊吉,有一個綽號叫「蟾蜍」,因為擋救護車為人所知,曾道歉說要捐救護車賠罪,但後來跳票,民眾目擊他近期出入七期高檔商辦,相較於他早些年租的35年老舊辦公室月租幾萬元,百坪的商辦租金達到六位數,而且動線繁雜。▼(圖/東森新聞)賴俊吉怎麼紅的,這一幕很多人還記得。救護車十萬火急趕著救人,前方這一輛白色保時捷卻是一動也不動,賴俊吉之後被肉搜,出面道歉後彎腰鞠躬,還說要捐救護車。自稱「奇蹟大師」賴俊吉:「把我所有演講的費用,來捐一台救護車。」▼(圖/東森新聞)但賴俊吉最後只有嘴巴講講,事過境遷,救護車再也沒下文,說起奇蹟大師發跡地,就在中美街的35年老房子,奇蹟大師團隊,當時月租不到5萬元。東森記者陳稚暉:「奇蹟大師的綽號『蟾蜍』,附近住戶對他印象非常地深刻,不過沉寂了好一些年,近期他轉戰台中七期。」不租老房子了,民眾目擊賴俊吉低調出入台中七期商辦。▼(圖/東森新聞)東森記者陳稚暉:「位在台中第六分局,旁邊這一棟商辦,光是低樓層,百坪月租就達六位數,而且進出非常地繁雜,直擊動線。」▼(圖/東森新聞)鏡頭一鏡到底,來看辦公大樓出入動線,跟辦公室人員對話,對方同意你進去,機器才吐卡。到了匝門感應開啟,電梯裡頭刷卡之後,只能進去該樓層,這一處商辦租金,兩個單位打通百坪,租金達到賴俊吉中美街租金3倍價,但說也奇怪,櫃台員工口風很緊,要找主管還得先預約。企業櫃台接待員vs.記者:「你還是留名片,我請他跟你聯絡。」▼(圖/翻攝自業者臉書)臉書專頁,這一張屬名團長king,說是軍令,上面寫說,賺到要給人,學到要教人,還有一張尋人才啟事,旁邊小小的字附註,金錢帝國,創夢軍團,也令好多人納悶,這和奇蹟大師復出會不會有關聯。(封面圖/翻攝自業者臉書)更多東森新聞報導「這輩子沒坐過救護車」他鐵嘴帶衰:1個月坐到飽破天荒!白沙屯媽祖下南部 土地公意外「降駕」喜迎接請特休年終被扣光!他檢舉7事項狠打臉 老闆捧錢求饒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蕭保祥/高雄報導25日是耶誕節,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波士頓紅襪台灣選手林子偉回到高雄那瑪夏區母校民生國小陪小朋友打迷你棒球、送餅乾與文具回饋,「才是我真正要回饋的地方,不應該忘記這個家。」▲林子偉與母校民生國小學童打迷你棒球。(圖/記者蕭保祥攝影)林子偉在民生國小就讀到3年級就轉學到鳳山忠孝國小,進入少棒隊正規練習,當時因為哥哥、表哥與堂哥都到鳳山打少棒,自己在那瑪夏覺得很無聊,當中校教練上山找選手時,林子偉意願相當高。林子偉回憶,打球時要回家從鳳山搭公車要在旗山、甲仙轉2次車,大概要花3、4個小時才能回到達卡努瓦部落;現在在美國打球,回台灣休假時,除了訓練課程在台北,林子偉放假時間多數都在那瑪夏。▲林子偉送球具回饋母校那瑪夏民生國小。(圖/記者蕭保祥攝影)來到母校民生國小,林子偉充滿回憶的地方,包括學校極具特色的3層樓長溜滑梯,從小打到大的籃球場,滿滿兒時回憶。林子偉說,家鄉達卡努瓦附近沒有棒球場,所以大家玩的都是籃球、足球、巧固球或跑步,當時國小老師吳永清告訴他,應該接觸多一點運動,不能只有讀書,不用侷限自己未來發展,林子偉聽進這些話,未來往運動專項發展。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那瑪夏是螢火蟲的家 林子偉「打亥」是菜市場名跟小朋友分享夢想 林子偉:在大聯盟站很久富邦悍將手腳快 續約第2名洋投伍鐸水手潛力左投張景淯 菜鳥年先求健康更多追蹤報導打紙棒球的男孩…林子偉回那瑪夏談到夢想 林子偉:不只上大聯盟天才小史首度年薪王 明年身價逼近12億鈴木一朗不回日本 想打到51歲被打擊率太高 伸卡球不靈了?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今天正式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以重啟商業捕鯨,未來將研究是否建立新的國際框架,每年也將與立場相同的國家舉行聚會,期待透過這類場域強化這些國家間關係。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上午在記者會上表明,日本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IWC),預計待2019年6月30日生效後,從7月起重啟商業捕鯨。談到退出IWC理由,菅義偉說,政府以實施可能持續的商業捕鯨作為目標已超過30年之久,不斷摸索可能解決方案。然而,看不到只重視保護鯨魚資源的國家有讓步可能,在9月的IWC大會上,再度看到對鯨魚資源的持續利用與保護的2種立場不可能共存,所以做出這次的決定。菅義偉說,雖然日本退出IWC,但對國際性海洋生物資源管理方面給予協助這樣的想法並未改變;期盼透過以觀察員參與IWC等方式,與國際機構合作,基於科學知識為鯨類資源管理做出貢獻。他說,讓水產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日本的立場,日本會跟持相同立場的國家進一步強化合作,擴大國際社會對此立場支持的同時,致力恢復IWC原有功能。菅義偉答覆記者提問時說,未來將研究是否建立新的國際框架等,日本也會每年與立場相同的國家舉行聚會,透過這類場域強化這些國家間關係。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受到日本政府宣布退出IWC影響,預料以澳洲為首的反捕鯨國家將強化對日本的批評;但另一方面,支持捕鯨的挪威與冰島等國,也可能強調IWC的功能不彰。澳洲對捕鯨活動立場很清楚,不論是以商業目的還是調查目的,持續反對所有形態的捕鯨;即使日本明年正式退出IWC後,預料澳洲仍會密切關注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動作。和歌山縣太地町是日本傳統捕鯨發源地,町長三軒一高說,退出IWC是為了保護以捕鯨為生漁民的重大決定,他要給予高度評價。日本TBS電視台報導,力倡重啟商業捕鯨的自民黨議員舉行聚會,與會者對政府宣布退出IWC同表歡迎說,重啟商業捕鯨後,將能活化地方發展。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和歌山縣知事仁坂吉伸說,只要鯨魚資源沒有缺乏危險,應該要尊重各國自古以來的資源利用方式;考慮到目前IWC的情況,退出也是不得已。仁坂說,和歌山縣一直期待能重啟商業捕鯨,支持政府這次的決定。不過,擁有400年以上捕鯨歷史的太地町,在期待重啟商業捕鯨同時,也擔憂可能招致反捕鯨團體抗議。在太地町販售鯨魚肉加工品的66歲男性說,只要調查捕鯨(以調查鯨魚資源為由進行捕鯨)被抗議的那一年,鯨魚肉就面臨庫存不足;如果能重啟商業捕鯨,相信應該就能穩定供貨。不過,當地73歲的女性居民則憂慮說,未來激烈的反捕鯨活動恐怕會隨之增加。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模擬城市》是 PC 界著名的老經典遊戲之一,也是整個「模擬」類別的開山始祖。因為三十年前剛推出時大受歡迎,《模擬城市》登上了相當多的平台,包括 MacOS、Amiga、Atari 等,但最特別的,大概就是由任天堂方提出的合作,將《模擬城市》移植到了 SNES 平台上。而且這移植也不是單純的照搬而已,任天堂還由宮本茂領頭,加入了不少原本的 PC 版遊戲所沒有的元素,包括負責引導玩家的萊特博士(命名來源就是 PC 版的開發者,大名鼎鼎的 Will Wright)、銀行借款、和城市達到一定規模後會獲贈的禮物等,讓 SNES 版的《模擬城市》也有自己的一番風味。不過鮮少有人知道是,在 SNES 版之前,任天堂還曾經準備推出 NES(Famicom)的版本,而且曾在 1991 年的 CES 上以「試玩版」的樣貌出現過,只是除非是當年在現場的人有機會玩到之外,之後 NES 版就完全銷聲匿跡,要不是還有當年 CES 現場報導的影片為證的話,甚至都要開始懷疑是不是記憶有誤了。這狀況一直持續到了去年舉辦的 Portland Retro Gaming Expo 展上,由一位不知名的人士帶著兩張裝載著 NES 原型軟體的卡匣求售,最終兩張卡匣只有一張售出給收藏者,另一張則是由遊戲歷史基金會(Video Game History Foundation)商借了回來,並順利讀出裡面的內容。這個神祕的 NES 版《模擬城市》,很有可能就是當年 CES 上展示機用的那一片,雖然在玩一段時間後,會開始出現一些小 bug(例如地價的計算),顯然這個原型產品並沒有準備讓人玩很久,但整體來說完成度已經是非常地高,如果要照著原定計畫在 1991 年中推出應該問題是不大的。既然遊戲沒問題,而且(有些出乎意外地)也不像以前的推測,說 NES 被放棄是因為硬體跑不動,那為什麼 NES 版最後被放棄了呢?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已經沒有人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但似乎關鍵還是在於從任天堂的角度,他們希望的是玩家可以盡快轉換到 SNES 系統上,所以將主力還是放在了 SNES 版吧?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段很有趣的歷史。有興趣且英文還行的朋友,可以前往遊戲歷史基金會的網站,看完整的故事喔!The Video Game history Foundation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聖誕將至,雖然這是大部分歐美國家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但其實每個地區慶祝這個節日的方式還是略有不同,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在英國有哪些他們認爲理所當然,外國人卻常常「就是不太懂」的聖誕節習俗:雖然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但大部分的英國人都「默認」,聖誕節的準備活動,一律從 12 月 1 日正式起跑——包括把聖誕樹立起來、把房子外面的聖誕燈飾布置好、商家開始折扣大戰而人們開始採買禮物⋯⋯等等,都「不應該」在12月以前完成。否則,甚至會被英國人大驚小怪地酸兩句:「幹嘛這麽猴急?你是太閑了沒事做?」(大概是這樣會加大他們的焦慮,畢竟在英國過聖誕節是大事,壓力其實也頗大的,後面會詳述)雖然關於真的聖誕樹和塑膠樹哪個較環保,目前還有諸多爭議,但筆者接觸的大部分英國人,都覺得「還是真樹比較有氣氛」。尤其是富裕的英國家庭,一定會買一棵高 180 公分以上的高加索冷杉(Nordman Fir)放在客廳,因為聖誕樹是堆放禮物的地方,不夠高不夠大,除了氣派問題以外,也藏不了多少禮物,「實用性」會打折。Christmas jumper就是「聖誕毛衣」,又稱「聖誕衛衣」,通常是親人溫馨手織的毛衣、毛衫。因為通常是給家人穿的,圖案大部分充滿童趣,以經典的「麋鹿圖樣」和「聖誕布丁」兩者為大宗,也絕對稱不上「時尚」⋯⋯。但自從這股風潮從幾年開始吹起,不管是公司行號或學校機構,常會跟風湊個熱鬧,呼籲員工或學生在特定的一天,一起穿上這醜醜的Christmas jumper開party,然後參與者每人捐款一英鎊,再將錢送到慈善機構,達到結合聯誼與公益的目的。「聖誕老人」受到美國文化席捲全球的影響,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都被稱作Santa Claus——但在英國,他還有個「聖誕老爹(Father Christmas)」的綽號。根據歷史考據,這其實是從英國 19 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甚至更早就流傳下來的傳統有關——當年的聖誕節,其實並沒有與如今的「聖誕老人送禮物給小朋友」連結,而是由Father Christmas帶來「祝福」、「盛宴」與「節慶」,後來到了20世紀,由於「美國版」的聖誕老人故事,打中全世界無數小朋友們的心,「聖誕老人」(Santa Claus)形象無比鮮明,也開始在英國和「聖誕老爹」(Father Christmas)被視為同一個象徵。 題外話,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時,倒是覺得很困惑,不禁想問:那誰是Mother Christmas?對英國人來說,Christmas shopping絕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其認真程度,更和我們台灣人「辦年貨」有得拼——只是血拼的內容不僅止於食物,而是給一家人的聖誕禮物。我有好幾個英國朋友,整個12月的生活重心就是Christmas shopping,除了周末上街人擠人進行大採購,平常日也守在電腦online shopping。 難怪每年的一月份,往往是英國經濟統計中,內需消費最蕭條的一個月份——因為大家都在12月時把錢花光了。我住在英國將近 8 年,這様的東西,是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無言」的一樣點心。原因有二:1.掛羊頭賣狗肉,明明是各式「水果乾」做成的餡料,卻叫「絞肉派」(Mince用在食物上,通常指的是絞肉、碎肉如mince beef),到底肉在哪裡?——最接近意思的中文翻譯,應該是「百果餡派」會比較恰當一點。2.以我這個台灣人的口味來說,它真的一點也不好吃——除了內餡太甜,皮也太厚,但卻是大部分英國人最愛的聖誕必吃點心,真不禁讓人懷疑英國人的味蕾出了什麽問題。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絶對是英國人過聖誕的高潮!但與美國人和其他歐洲人不一樣,英國聖誕餐的主食不一定是火雞,烤牛肉、羊肉和火腿都很常見——但如果他們選了火雞,就一定會配小紅莓果醬,因為他們覺得火雞肉和酸酸的小紅莓超搭(搭在哪裡?)。配菜則通常是馬鈴薯、胡蘿蔔,和英國獨有的parsnip和brussels sprouts,前者長得像蘿蔔,但有種很特殊的味道,後者長得像很小的甘藍菜,口感略帶苦味,英國人總是對這兩樣「英國限定」的蔬菜感到十分驕傲,但again,外國人不一定吃得慣。聖誕拉炮這個英國人Tom Smith在 1847 年發明的玩意,已儼然成為如今英國聖誕餐桌擺飾的最經典象徵。要打開它,需要兩個人各自由拉炮的兩端施力,直到拉炮被拉開發出聲響,再將裡面的「紙皇冠」戴在頭上,一邊戴著一邊用餐。但許多英國人會堅持那不是「皇冠」,而是「帽子」——但它明顯就是皇冠的形狀,而且請問誰的帽子是中空的啦! 除了「帽子」,拉炮裡還會附一則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冷笑話」,內容通常和聖誕節有關,但往往真的非常難笑——連英國人自己都公認,拉炮裡附贈的笑話絕對是冷到極點。說也奇怪,每個人在這天卻還是會認真地把笑話讀完,然後比較誰的笑話比較不冷。傳統上英國人吃完聖誕大餐後,一定要吃熱量高達1,400大卡的“Christmas pudding”,很多人翻成「聖誕布丁」。但它黑黑圓圓的外表一點也不像布丁,事實上也不是布丁,而是甜到不行的水果乾蛋糕,凖備吃前必須淋上白蘭地再點火,為聖誕餐營造一個戲劇化的句點。 至於明明是蛋糕為何要叫布丁?那是因為在英國「pudding」指的其實是飯後甜點,是「dessert」以外的另一種說法。相較於第一項聖誕飾品「公認的啟用時機」,英國人對於聖誕飾品該何時撤下,似乎有著更嚴格的「公認規定」:原則上,很多英國人相信,在 1 月 6 日前,必須將所有的聖誕裝飾收起來,否則會帶來厄運。這個「迷信」來自宗教典故「The 12 Days of Christmas」,從聖誕節 12 月 25 日起往後算 12 天,正好是 1 月 6 日,所以在傳統上是聖誕節慶結束的日子。如果有機會,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在12月來趟英國過一次聖誕,除了實地感受英國人如何以獨有的方式慶祝聖誕,也不妨親眼印證一下,上述這10個有點奇怪卻又有趣的聖誕習俗與風情。※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10個可能會讓你「滿頭問號」的英國聖誕節傳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關聯閱讀】 聖誕老人其實不是來自芬蘭、也沒有駕著麋鹿雪橇──一位從土耳其小鎮發跡的「真聖人」 聖誕節的「暗黑史」──顛覆想像的「芬蘭版聖誕老人」Joulupukki作者簡介:英國人妻讀者太太 Mrs Reader,土生土長台北人,2011 年移居英國,與老公 Mr Reader 育有一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當過 5 年記者、2 年精品公關。目前定居英格蘭中部,任職整合行銷公司客戶經理,同時為求職網站 mit.Jobs、《30+BLOG》駐英國特約作家,撰寫關於職場、親子、生活的跨文化社會觀察與現象解析。更多論壇文章 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只能用到雙城論壇為止 提醒侯市長能源政策是重要的民生大計 淡蘭古道:一個夢想的開端 2019年中國半導體的開展與阻礙 王牌製作人的節目笑料 竟是這樣來的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話語調像個小女生的愷樂,受訪時坦言,因為成長環境不好,父母親常因錢而吵架。「所以我從小的願望,就是希望變得很會賺錢,讓家人不為錢煩惱。」 從蝴蝶姐姐時期,到現在的性感愷樂,她都是舞台上的閃耀之星。不過最讓愷樂難以忘懷的是以前曾經經歷的苦日子。愷樂回憶在唸書時期,一天的零用錢是100元,「後來才知道那是爸爸四處借來的,所以我在心裡和自己喊話,以後一定要很會賺錢,讓家人過好日子!」她在出道後沒多久,開始靠投資型保單定期定額買基金,「一開始每個月投入1萬元買進亞股、新興市場等基金,並且設定停利點,當報酬率來到10%就贖回,錢先落袋比較安心,再繼續定期定額。」談起基金投資,愷樂一點都不陌生。而隨著收入增加,她逐漸拉高投資部位,若有較大筆收入或年終就會加碼再投入,並且每半年檢視一次。直到現在,她仍習慣將每月收入的1/3放入基金投資,「紀律很重要,不論金額多少,就算是2、3,000元也好,錢滾錢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如今愷樂圓了兒時的賺錢夢,在2017年送給爸爸一輛BMW休旅車,讓爸爸開心的合不攏嘴,也經常帶爸媽去吃山珍海味,為的就是讓父母親開心。「爸爸現在反而像我的兒子!他常常會問說:這個可以買嗎?」她模仿起父親的撒嬌語氣,「我都會豪邁的回答說:可以!」更多鏡週刊報導【女星攢錢術】窮到沒錢吃飯 女星高中願望竟是「想要每天都吃飽」【女星攢錢術】30歲買2間房 愷樂一句話助小甜甜晉升有屋族【女星攢錢術】爸看房被譏「買不起」 激發愷樂賺錢買大房


modian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